欢迎您访问意昂2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20-123456789
  • 产品
  • 文章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配件

上海电视节

来源:意昂2  更新时间:2024-06-29 11:24:28


“我们必须要把自己格式化。上海格式化一次,电视我们就要重装系统。上海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有资格成为今天这批年轻导演的电视同行,否则你必然被淘汰。上海”6月24日下午,电视第29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大师班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上海著名导演阎建钢带来自己的电视行业观察和创作思考。

长不见得就好,

短剧必将占据市场份额

阎建钢曾任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电视剧类别评委会主席,电视此次是上海二度掌舵白玉兰奖电视剧奖项的评选。他特别强调,电视创作者们要真诚、上海真实,电视“拍任何一部戏,上海我觉得第一步要做到的就是真诚和真实。你得真正用心来创作这部剧,让观众相信,让观众认同,让观众感受到你的真诚,而不是通过弹幕在那儿骂你。”

谈及近年来电视剧行业的变化,阎建钢直言,最大的变化就是电视剧的特性在变。以前电视剧只是一个艺术门类,但现在它的特性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人们的观剧方式跟以前大不相同,而且不再只是被动观剧,还能通过弹幕随时发表评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一部电视剧的参与者。因此今天电视剧的特性“最起码多了一条,就是成了一种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既有电视剧观众之间的交流,也有观众与电视剧创作者之间的交流。

随着各类视频平台的兴起,电视剧的剧情信息可以以更多形式出现在观众面前。即便你没有直接看过某部热剧,你也能通过各种推送,大致了解这部剧的主要情节。“刷剧”“刷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之一。“观看电视剧或者说跟电视剧当中的世界进行交流,已经成了当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他说。

电视剧在特性上的这两点变化,必然会带来电视剧创作、制作、传播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上的改变,而近年来优质短剧集的兴起,就是一个代表。阎建钢解释说,在只能用电视机观看电视剧的时代,一部剧集必须有一定的播放周期,周期越长广告效应才更好。而在网台同播的当下,尤其是网络平台的收益方式已经不仅仅靠广告了,更要靠“拉新”,即新会员的注入。这些新会员往往是年轻一代观众,他们看过全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剧集,对故事节奏和事件密集度都有要求,不再喜欢拖泥带水的叙事。这就促使创作者们去思考:我如何让观众不倍速看戏?这里面的节点在哪,仅仅是语速加快吗?显然不是。

短剧集的应运而生,在阎建钢看来,是一种必然选择,“无论是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今天的传播现实,都给我们提供了样板,就是我们表达情感也好、故事也好、事件也好,可以长也可以短。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长不见得就好,我觉得短剧、中短剧必将在今后的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市场缺硬核历史剧?

必须要把自己“格化式”

阎建钢早年以历史剧著称,三部曲《东周列国之战国篇》《秦始皇》《赵氏孤儿案》已成历史剧经典。阎建钢以个人创作经验强调,好的历史剧应该实时更新,要具备“当代性”。“第一,你是拍给今天的人看的,必须具备当代性;第二,既然是给今天的人看的,既然是给当代年轻人看的,就要具备当代年轻受众能够接受的语言传达系统,也就是说你的表达方式,如何不让他们倍速看剧或者看两眼就弃剧。”

这种“当代性”是对历史剧的要求,更是对导演自身的要求。阎建钢笑言,二十多年前拍秦始皇,拍出来的是那时自己心目中的秦始皇,“但我的经历、阅历、学习能力一直在变,这些变化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的价值观、世界观。我今天要再拍秦始皇,可能就跟二十年前不同了。”

阎建钢筹拍历史剧《契丹王》已经长达十年,仅剧本就磨了六年多,五易其稿,原因就是导演每年磨剧本的时候,都觉得“自己已经落伍了”。对此阎建钢保持着高度警醒:“我们永远不要自满,你觉得你的认知是对的,但其实随便一个变化就能粉碎你。我在跟导演同行们交流的时候,我说我们这一代导演,一定要认清年轻导演们的价值,我们必须要把自己格式化。格式化一次,我们就要重装系统。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有资格成为今天这批年轻导演的同行,否则你必然被淘汰。”

现场有观众在提问时指出,现在有很多用一点点真实的历史背景拍摄架空故事的“宫斗剧”甚至“戏说剧”,缺乏硬核的历史剧。阎建钢直言,要写出硬核的历史剧,是需要相当的历史功底的,而有历史功底的传统历史剧创作群体,却在创新能力上有所不足,写不出新的能让当代观众所接受的历史景观;年轻一代的编剧们,则有更多更容易的事情去做,降低了他们创作硬核历史剧的兴趣,“一个事半功倍,一个事倍功半,选择者是有价值观的区别的。”

如何成就爆款?

以真诚和专业完成人生图卷

高度的自省、求新意识,让阎建钢得以游刃有余地驾驭历史剧、年代剧、当代剧等不同类型。去年,他执导的年代剧《人生之路》开播,这部可以看做是路遥小说《人生》故事后续的作品,引发了关于人生选择的大讨论。今年,阎建钢正在筹备新剧《青春之歌》,作品改编自同名红色经典小说,“希望借用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的价值观,和今天的年轻人做一次交流”。

为何选择青春这个题材?阎建钢说,因为“青春”这个字眼永不过时,青春永远是人生最可贵的一个阶段。导演自己的青春,就在一部接一部的电视剧中度过,活力满满,不计得失。“潜意识的想法是,我有足够的青春成本,我可以承受N多次挫折和失败,这就是青春的力量。我尤其关注青春期这样一个人生阶段的故事,我想拍这样一个故事。”

“青春”并列最多的字眼,通常是“迷茫”,因此阎建钢选择了《青春之歌》。这个年轻一代读者并不熟悉的故事,小说和同名电影在当年却都是爆款级的存在。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女主人公林道静十八、九岁,非常迷茫,她受到北大年轻学长的熏陶和影响,找到新的生命意义和信仰,甚至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

虽然时代不同,但林道静的迷茫、不满、困顿,在当今的年轻人身上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阎建钢说:“如何面对你生存的坎儿?只有信仰能够解决。所以我就在想,几十年前的那批年轻人,跟我们今天的年轻人,我们面对同样相似的人生困境,那一代人是如何解决的?今天我们的解决之道又在哪里?我想拍过去的年轻人的选择,最起码这是一种参照。”

从秦始皇到林道静再到高加林,阎建钢剧中的每个人物都带给观众独特的观剧感受。在阎建钢看来,电视剧固然有各种类型,但归根结底,都是“写人的剧”,都是写人生故事的剧,“一部剧为什么能够成为爆款?就是因为观众认可剧中的故事,认可剧中人物的命运、情感,是创作者以自己的真诚和专业能力,完成了一部让观众相信的人生图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王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