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意昂2官方网站!
服务热线:020-123456789
  • 产品
  • 文章

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电瓶

江苏南京: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意昂2  更新时间:2024-09-25 00:39:57


9月24日上午,南京市“贯彻落实党的南京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科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创新产业创新成效相关部门板块围绕“塑造产业新动能新优势”专题,引领业高介绍全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制造质量推进产业强市建设等方面情况。发展

制造业是江苏积极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南京发布会上,科技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永实介绍,创新产业创新成效近年来,引领业高全市工信系统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制造质量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积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1.53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在工信部软件名城评估中排名全国第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5%,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

在具体工作举措上,全市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坚持以重大项目引领支柱产业焕新升级,加快实施与中石化、宝武、长安、上汽等企业谋划的一批总投资千亿元重大转型项目。持续巩固软件和信息服务、智能电网两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引领优势,做大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布局未来网络、合成生物、商业航天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二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聚焦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持续增强高性能膜材料、第三代半导体、集成电路EDA等国家级创新中心策源功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全市累计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0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3家,位居全省前列。坚持以应用场景创新推动新技术迭代升级,加速创新产品的落地验证和应用示范。

三是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率先制定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年行动计划,成功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2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家。智能算力规模、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工业互联网标识注册量均保持全省第一。

四是加大优质企业培育力度。持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我市连续5年在工信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中位居前列。常态化开展南京市专精特新“千校万企”紫金行动走进高校专场活动,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34家,均位居全省前列。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出系统部署,提出要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等具体改革任务。市委全会深入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全会部署要求,强调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进一步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力抓好“十项攻坚性任务”。

唐永实表示,全市工信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全会部署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强市建设,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塑造产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服务支撑全省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特钢材料等重点领域,积极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落实加快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智能网联汽车、工业软件等产业发展专项政策,扎实推进国家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高水平举办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二是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发展主引擎,以256个“双百”项目为重点,加快实施扬子扬巴轻烃综合利用及新材料、金陵石化高端日化品等百亿级重大项目,尽快形成更多投资实物量和产业增量。深化与国家电网、中国电科、中国商飞、上汽、华为等重点央企、头部企业战略合作,推动一批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建好用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算法创新强基、算力支撑提升、数据汇聚共享、AI+应用示范赋能、产业集聚升级五大行动,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良好生态。纵深推进“智改数转网联”,分级分类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标杆,积极争创国家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基地、“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四是着力提升产业科技创新水平。聚焦工业母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再争创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大重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形成一批原创性科技成果。持续深化“部门+中心+公司”的应用场景推进机制,支持首台(套)重大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等创新产品应用推广。

五是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群体。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百亿级企业培育壮大行动,支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完善“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制造业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常态化举办“服务企业·面对面”、“宁工品推·十链百场千企”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宁

 


相关文章